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沛全. 生产性保护视角下乡村传统手工艺发展研究[J]. 人文天下, 2019(7):62-71. [2] 陈华文.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几个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2(5):87-91. [3] 宋俊华. 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 文化遗产, 2012(1):1-5, 157. [4] 徐赣丽.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和解决的可能:以壮锦的实践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9):8-13. [5] 刘姣姣, 刘素琼. 消费升级下民族地区植物染色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J]. 黑龙江纺织, 2021(2):9-13. [6] 高艳芳, 孙正国. 日常需求与文化创意:“生产性保护”的观念与路径[J]. 民俗研究, 2014, 4(3):151-159. [7] 朱以青. 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J]. 民俗研究, 2013(1):19-24.[8] 徐赣丽. 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J]. 民族艺术, 2017(3):53-60. [9] 刘华年. 生产性保护理念下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固守与通变[J]. 民族艺术, 2014(5):128-132.[10] 罗高生, 黎爱斌, 林灵. 基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夏布绣艺术为例[J]. 纺织报告, 2021, 40(3):45-48. [11] 李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衍生产品开发:基于传承与传播的探讨[J]. 四川戏剧, 2019(11):93-96.[12] 周致欣, 王欣雨.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分析[J]. 工业工程设计, 2020, 2(5):80-84. [13] 福建省首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名单[EB/OL].[2020-03-13].http:∥wlt.fujian.gov.cn/zwgk/sjfb/fycx/fwzwhycscxbhsfjd/202003/t20200313_5215449.htm. [14]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9年3月28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N]. 福建日报, 2019-04-09(3).[15] 许子婵, 仇兵奎.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探索:基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0(3):20-22, 37.[16] 陈岸瑛. 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20.[17] 邓金坤, 邓君华. 连史纸的文化运用和非遗保护[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9, 16(9):65-72. [18] 张岩, 王策. “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5):125-128, 135. [19] 王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J]. 人民论坛, 2019(2):132-13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杨永刚.从功能语境视角看“非遗”旅游外宣的翻译——以扬州非物质文化旅游外宣汉英翻译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12(05):459.[doi:10.3969/j.issn.1672-4348.2014.05.010]
Yang Yonggang.On transl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ext:Based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tourism publicity of Yangzhou[J].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4,12(05):459.[doi:10.3969/j.issn.1672-4348.2014.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