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NAESS A. The Deep Ecological Movement[J].Philosophical Inquiry,No.1-2, 1986:10-31.[2] 沈清基,象伟宁,程相占,等. 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之同济宣言[J]. 城市规划学刊,2016(5):127-129.[3] 周立军,陈烨. 中国传统民居形态研究[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70-77.[4] WANG X H,XIANG W N. Ecological Wisdom for Urban Sustainability:Doing real and permanent good in ecological practic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6,155:1-2.[5] 林立揩.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营建的生态智慧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21.[6] 张薇,王乾,周璞. 黄河晋陕沿岸传统村落营建生态智慧研究[J]. 中国名城,2023(9):59-64.[7] 吴志刚. 闽东南传统民居聚落气候适应性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8] 曾献君,林兆武,高银宝,等. “设计下乡” 引导下的乡村振兴模式与策略:屏南县龙潭村村庄规划志愿服务的启示[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0(4):55-57.[9] 陈口丹,陈志元,林继卿. 谈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以屏南县北墘村为例[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6):97-98,156.[10] 罗辉. “土木厝”,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的类型应变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8:140,106,87.[11] 邓林昊. 屏南县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参数化解析及风貌营造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23.[12] 郑春赞. 屏南县龙潭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泉州:华侨大学,2021.[13] 何岩,严龙华. 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选址布局与营建智慧研究:以屏南县北墘村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9):58-61.[14] 雷柯夫A.B. 建筑热物理理论基础[M]. 任兴季,张志清,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69.[15] 杨真静,徐亚男,彭明熙. 木板壁民居对湿热气候的适应性[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38(4):1-6.[16]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