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萍,王素娟.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大学:校友关系及其建构[J]. 高等理科教育,2020(4):32-37,52.[2] 张锁庚,仰海锐,孙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历程[J]. 现代教育论丛,2021(1):60-70.[3] 和霄雯. 大学校友会职责与功能定位研究[D].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7.[4] 何珅. 高校校友工作的职能定位与运作模式研究[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5.[5] 罗志敏,马浚锋,刘俊仁. 大学—校友伙伴关系建构机制研究[J]. 高教探索,2020(5):23-30.[6] 王俊. 大学校友会的功能结构分析及其改善[J]. 山东高等教育,2019,7(2):14-20.[7] 罗志敏,苏兰. 论大学-校友关系中的校友捐赠表现[J]. 现代大学教育,2017(4):21-29,111.[8] 罗志敏. 大学—校友关系的关系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5):118-132.[9] 李俊义. 高校与校友认同关系的类型、偏差及重建[J]. 教育评论,2017(11):45-49.[10] 王俊. 我国大学—校友关系的发展转型探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86-92.[11] 林南.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 张磊,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 詹姆斯·S·科尔曼. 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M]∥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 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 张慧东,姚莉,刘伦, 等.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49.[13] 安妮鲁德·克里希娜. 创造和利用社会资本[M]∥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 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 张慧东,姚莉,刘伦, 等.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1-121.[14] 林少雄,郭峰.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03-108.[15] 李娴静,陈伟. 美国大学依赖型校友会组织的结构—功能分析: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校友会为例[J]. 高教探索,2012(3):62-66.[16] 石慧霞. 需求与回应:处于母校和校友之间的大学校友会[J]. 复旦教育论坛,2004,2(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