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蒋恺. 短视频生态下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和消费[J]. 传媒观察,2022(7):90-95.[2] 陈羽峰,胡翼青. 从“上手”到“在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化生存与反思[J]. 传媒观察,2022(4):52-60.[3] 于涓. “脱域”的“再嵌入”:短视频平台赋权非遗传播:以抖音为例[J]. 电视研究,2022(5):74-76.[4] 冶进海. 移动短视频时代非遗影像传播的赋能与创新[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5):132-137.[5] 刘依. “抖擞传统”之“抖”:非遗的短视频传播[J]. 文化遗产,2020(5):17-23.[6] 纪明明. 戏曲类非遗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J]. 理论月刊,2022(3):79-85.[7] 冉红艳. 民间曲艺短视频直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 出版广角,2021(20):90-92.[8] 薛可,鲁晓天. 传统戏剧类非遗短视频青少年观看意愿的影响因素:以皮影短视频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6):67-73.[9] 苏畅. “外环境”与“链接键”:5G时代非遗短视频传播之思:以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3):57-63.[10] 王晓敏,李晗.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策略探究:以“互联网+”为视角[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2):88-93.[11] 张明,吴佳玲.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短视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李子柒美食短视频为例[J]. 电视研究,2020(12):70-73.[12] 栾轶玫,张杏. “多元传播”赋能的非遗扶贫新模式:以脱贫网红贵州“侗族七仙女”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20(5):140-148,189.[13] 朱靖江. 村落影像志:从乡愁标本到乡建助力[J]. 民族艺术,2020(4):89-95.[14] 林山. 世遗:福州给世界的一个惊喜[J]. 闽都文化,2022(2):23-26.[15] 赵麟斌.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福州市级[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20.[16] 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承与守望:老福州的记忆[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17] 黄忠钊,王州. 十番音乐(福州)[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18] 庄诗淇. 闽剧音乐教学研究:以福州市艺术学校为例[D]. 厦门:集美大学,2021.[19] 林逸宁.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行:以福州非遗文化保护为例[J]. 大众文艺,2020(8):19-20.[20] 林叶. “非遗”语境下闽剧在艺术中职院校的传承研究:以福州市艺术学校为例[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21] 张英. 基于地域非遗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以福建地区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6):102-106.[22] 张晓霞,陈顺和. 非遗“活态遗存”视角下历史街区漆文化产品的创生[J]. 四川戏剧,2021(4):65-68.[23] 吴师彦. 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路径: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例[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28-31.[24] 尼罗拜尔·艾尔提,郑亮.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特点、趋势与困境[J]. 中国编辑,2021(3):81-85.[25] 翟姗姗,弓越,查思羽,等. 基于UGC的非遗短视频传播力测度研究[J]. 现代情报,2023,43(1):110-119.[26] 谢春. 非遗传承人的传播实践与文化空间再造:以绵竹年画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98-103.[27] 张君成. 点点碎片凝聚成光 短视频凸显公益力量[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5-18(8).[28] 刘勇. 媒介素养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艳萍.基于传播符号学的短视频城市形象建构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2,20(02):141.[doi:10.3969/j.issn.1672-4348.2022.02.007]
ZHANG Yanping.Construction of city image in short video based on communication semiotics[J].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2,20(02):141.[doi:10.3969/j.issn.1672-4348.202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