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金丽纯, 焦胜. 基于图论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J]. 规划师, 2019, 35(2): 52-57. [2] 李伟红, 鲁可荣. 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8): 187-195. [3] 刘林. 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3): 89-90.[4] 石亚灵, 黄勇, 肖亮.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山地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J]. 中国园林, 2020, 36(1): 91-96. [5] 鲁可荣, 程川.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变迁与乡村文化传承: 以浙江三村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6): 22-29. [6] 王春程, 孔燕, 李广斌.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4, 29(4): 5-9. [7] 冯健, 赵楠. 空心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特征与重构策略: 以邓州市桑庄镇为例[J]. 人文地理, 2016, 31(6): 19-28. [8] 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 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 人文杂志, 2004(6): 164-168. [9] 徐勇, 吴毅, 孙龙, 等. 农村社会观察(五则)[J]. 浙江学刊, 2002(2): 90-98.[10] 周丽彬, 张效通.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传统聚落形态空间层级分析: 以福州三坊七巷传统聚落为例[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8(1): 26-44. [11] 唐嘉莲.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下村落公共空间设计路径模块化研究[D]. 广州: 广东工业大学, 2019. [12] 黄勇. 城乡规划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12-13.[13] 周广坤, 胡英盛, 吕圣东.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公共交通评价与优化策略[J]. 中国园林, 2020, 36(7): 64-69. [14] 林志森. 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9. [15] 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 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J]. 天府新论, 2005(4):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