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 人民日报, 2019-10-28(1). [2] 郦伟. 建筑与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视野下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问题研究[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8: 161.[3] 爱德华·W. 苏贾. 寻求空间正义[M]. 高春花, 强乃社,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16.[4] 陈忠.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 39.[5] 哈贝马斯, 符佳佳. 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 我的两个思想主题的生活历史根源[J]. 哲学动态, 2009(6): 5-10. [6] 陈晓平. 从优美和壮美的角度看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美: 兼评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观[J]. 哲学分析, 2016, 7(1): 79-88, 198. [7] 张振, 杨建科. 城市社区的空间关系异化: 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 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分析[J]. 学习与实践, 2017(11): 82-88. [8] 袁方成, 汪婷婷.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社区治理[J]. 探索, 2017(1): 134-139. [9] 陈竹, 叶珉.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3): 44-49, 53. [10] 侯宇红, 张学文. 城市居住社区空间营造初探[J]. 规划师, 2007, 23(5): 9-12. [11] 王世靓, 王伯承. 公共性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型社区探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8(12):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