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 何晓昕.风水探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1.
[3] 计成,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7.
[4] 张国栋.园冶新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8-27.
[5] 刘东红,黄伯双.堪舆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2011(8):38-39.
[6] 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39.
[7] 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2-61.
[8] 童寯.园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51.
[9]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5: 388.
[10] 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
[11] 羽佳,方人也.科学看风水[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60-62.
[12] 杨文衡.易学与生态环境[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118-122.
[13] 陈传康.风水现代化及其旅游开发意义[J].人文地理,1996(1):29-35.
[14] 余希贤.人居环境与风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09.
[15] 辛松.中国园林建筑风水观[J].农业与技术,2013(5):143-144.
[16] 赵兴华.北京园林史话[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03-205.
[17] 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2-94.
[18]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3-84.
[19] 居阅时,钱怡.易学与苏州耦园布局[J].中国园林,2002(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