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oa 新型举国体制:历史嬗变、时代特征、理论内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1 新型举国体制是确保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织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大彰显。从历史嬗变看,举国体制的实践探索远早于其概念生成,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征程的不同时期,举国体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并因应时代发展需要向新型举国体制转型。从时代特征看,新型举国体制在领导主体上深刻把握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动力主体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规律,在发展路径上牢牢把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从理论内涵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互为表里、深度融合,共同奠定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基石。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03 110 1220493 孙小芬 新时代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实现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2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之一。该难题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斗争精神不强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对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增强党的自我革命能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面临风险挑战时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实践进路主要包括:以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干事创业信念,激发创业斗志;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干事创业中的不利因素,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激励其担当作为。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11 119 1156979 王春玺,张扬 林纾研究的当代教育价值——在林纾与近代文化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3 林纾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他的思想和文化实践对当代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价值。从“古今中西之争”的百年演变、从中国人仰视世界到平视世界的百年巨变、从“苍霞精舍” 到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的百年发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林纾在百年变革中的维新思想、爱国思想,评析其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实业教育等主张,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为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20 123 1071500 吴仁华 且将韩柳比林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4 林纾在严复去世后作祭告文,以柳宗元的行迹、冤屈和失意来比况严复,在评点古文时亦多阐此意。林纾非常推崇韩愈,他从严复的祝寿诗中感觉严复隐然将他比于韩愈。从严复评点古文看,严复当然也推崇韩柳,但有时也有指瑕,并且他认为,即使高明处后人学之难佳,不宜步趋。由此可以看出,严复并不甘当古人。林、严二人同属文化保守主义者,观念同中有异,但有差异也不影响他们的交往和互相推崇。从韩柳的角度切入探寻林、严心迹,能够更加深入认识二人及其所处的转型时代。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24 129 1104104 孙汉生 “新型工业化”视域下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5 基于我国22 个传统制造产业内企业2017—2023 年面板数据分析,探讨了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的门限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无论是国外引进技术的支出还是在国内市场购买技术的支出对企业新产品收入都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而且这种门限效应在替换控制变量时依然存在,有较强的稳健性;第二,在传统制造业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应通过加大境内技术购买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用设备制造业应通过加大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力度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从分析结果看,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科研人员和企业资金的投入将起到促进作用,政府的投入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30 137 2094247 董天贺,魏阙,胡芊 基于元分析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6 供应链韧性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关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持续出现,但研究得出的影响因素多而散,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共识性及异质性进行分析。故基于系统严格筛选,对12 篇实证研究的共3 011 个独立样本量、117 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并对研究时间、发表类型、社会环境以及样本量四种研究特征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存在10 个高共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供应商数量效应值最高,四种研究特征对部分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调节作用。这是元分析方法在国内装配式建筑研究领域的首次探索,研究结论不仅可以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的优化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还可以为后续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38 146 2698132 陈铧,吴仁华 社区火灾初期处置系统关键风险因素识别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7 近年来,社区火灾事故频繁发生,但社区对初期火灾的处置效能低下,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2014—2023 年全国各地70 起社区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进行文本分析,提炼出社区火灾初期处置系统的风险因素,运用N?K 模型和SNA 模型研究系统中风险因素的耦合机理,从而识别系统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缺乏辨识消防安全隐患的知识和能力是导致社区火灾初期处置系统效能低下的关键风险因素,增强居民自救互救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提升社区对初期火灾的处置效能。由此,从增强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和完善社区消防硬件设施等三方面提出控制社区火灾初期处置系统风险的策略。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47 154 2300484 林晓艳,张婷婷 校企专利技术转移视角下福建省产学研融合发展探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8 基于IncoPat 专利信息平台,检索构建了福建省校企专利转移数据库,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福建省专利技术转移中转让数量、转让主体和技术构成,从校企专利转移视角,对福建省产学研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福建省校企专利转移中参与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布局更加稠密,高校创新潜力亟待挖掘;专利转移中技术构成不断细化、拓展。同时还存在成果转化率低、地缘限制较强以及专利转移中技术构成集中于理工类专业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福建省产学研融合深化的建议:加强各主体的协调对接与交流合作,加大创新政策倾斜,提供完备的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等。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55 163 4295474 施晓丽,阳光 表达与可读:以当代建筑表皮媒介化为线索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9 建筑表皮作为城市媒介是面向大众的窗口,也为大众认知城市提供了最为显性的语言表达。基于建筑作为媒介语言表达的经验,梳理了当代建筑表皮媒介的技术化和艺术化的双重语言转向,以此为线索并结合设计案例,阐述建筑表皮媒介是如何承担起城市空间结构、受众群体身体感官以及城市内在品质的多重性可阅读状态,进一步总结科技变革下建筑表皮设计对未来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营造创意城市空间的重要性。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64 170 2234141 冯亚星,范尔蒴 城市绿地生态-健康综合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0 城市绿地是建设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评价城市绿地服务功能水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将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和公共健康服务理论相结合,从生态供给、生态文化、生态调节、身心健康、社会健康5 个方面入手,构建城市绿地综合服务功能评价体系。以福建省南靖县中心城区为例,探索实践中的城市绿地综合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完善城市绿地布局、丰富公园文化活动、增加道路林荫覆盖和优化防灾避险场所等优化策略和建议,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71 180 3903692 曹风晓,邹明欣,杨晋苏 基于构建资源簇群理念的福建小三线厂遗址价值重生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1 福建小三线厂遗址是我们身边的“工业遗产”“活态遗产”“家园遗产”,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与再生利用价值。因福建小三线厂遗址所包含的自然与历史人文信息的特殊性,传统的以单个遗址为工作对象的保护利用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福建小三线厂遗址的价值重生。当前福建小三线厂遗址部分得到保护利用,但大多数因城市变迁和缺乏有效管理与规划,亟待修缮、保护和再利用。基于此,以价值生成为导向,形塑福建小三线厂遗址的生态资源体系、人文资源体系和硬件设施体系,结合在地资源构建文商旅资源簇群,是推动福建小三线厂遗址人文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复合共生、进而实现价值重生的重要路径。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81 187 1223415 刘鹏圣 福建省“两项督导”保障机制存在问题与改革对策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2 福建省“两项督导”保障机制建设在历经雏形显现、初步发展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发展后趋于稳定,形成了制度、人才、科研、技术和经费保障机制建设格局。当前“两项督导” 保障机制建设还存在制度精细化不足、人才专业化不足、科研引领力不强、技术数字化不够、经费持续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福建省“两项督导”保障机制建设面临困境,亟须探索改革与完善“两项督导” 保障机制对策,以强化制度精细化、推进人才专业化、提升科研引领力、推进技术数字化、强化经费持续性,促使“ 两项督导”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88 194 1120188 蔡勇强,童顺平 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3 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借助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分析了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如人才培养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不足、课程教学方式有待优化、人才培养评价与监测管理存在不足、“数字化+” 师资力量欠缺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推进创新式教育、建构数字化学习平台、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提升教育管理效率、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借鉴。 2025年04月25 00:00 2025年02期 195 204 4794448 薛海波,陈鸿,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