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oa 近十年我国桥梁组合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1 组合结构是重要的桥梁结构之一,其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最多,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正不断增多。文章首先明确了所讨论的桥梁组合结构与组合结构桥梁的内涵,回顾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和拱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其中,传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如钢梁?混凝土板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应用与研究持续深入,设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组合结构发展迅猛,如波形钢腹板(杆)?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混合梁、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与桥塔、钢管混凝土美兰拱等, 但研究成果与技术经验在相关规范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有待今后规范修订时补充完善。之后,介绍了不同混凝土材料组合而成的混凝土组合结构。随着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使混凝土性能差异不断增大,混凝土组合结构不断出现,在梁、柱、拱中均有应用。它们的结合面相容性较好,应用前景广阔,今后应加强相关研究。讨论认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命名与分类应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重点在于不同混凝土材性的差异性大小;混合结构的关键是结合段,且要将其与局部加强构造区别开来。最后,给出了桥梁组合结构的定义,并提出了重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体系的建议。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1 32 13079575 韦建刚,陈宝春,刘永键,陈宜言,牟廷敏,刘君平,李聪,姜磊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固化海相淤泥试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2 探究了菌液浓度(OD600)、胶结液浓度和龄期等因素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固化海相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试验,探究加固后试样微观形态特征及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MICP 固化后,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液塑限逐渐减小。在低菌液浓度条件下,MICP 固化后淤泥试样的UCS、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都随着胶结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液塑限逐渐减小;在高菌液浓度条件下,随着胶结液浓度的增加,MICP 固化后淤泥试样的UCS、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而液塑限先减小后增加。MICP 固化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在7 d 内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强,7 d 后基本不再增加。因此,当OD600为4、胶结液浓度为2 mol/ L 时,淤泥固化效果最佳,7 d 后试样UCS 可达104.96 kPa,内摩擦角可达27.2°,黏聚力可达9.4 kPa,同时液塑限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减小。微观试验结果显示,MICP 产生的六面体形态的方解石将其周围的片状淤泥土颗粒黏结为团聚体,从而起到固化土体的作用。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33 39 3599745 柳嘉豪,林文彬,卓祖磊,吴杉颖,高玉朋,张佳源,罗承浩 地铁盾构始发端垂直分段冻结加固多场演化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3 以福州地铁6 号线某区间盾构始发端垂直分段冻结加固为背景,分析了分段与全段冻结对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地表位移探究了分段冻结过程中冻胀作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分段与全段冻结数值模型,动态模拟冻结帷幕的演化过程,并将分段冻结与全段冻结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积极冻结期间,在相同温度发展路径上,越靠近冻结中心区域,冻结效果越好;冻结管端头处的冻结效果比中心区域略差,冻结管底部冻结效果最差,为冻结薄弱区域;积极冻结期结束后,隧道顶部的冻结帷幕厚度达到4 m,隧道底部的帷幕厚度达到3.5 m,均满足设计值。分段冻结帷幕形成时间比全段冻结短,分段冻结的地表隆起量为24.4 mm,低于全段冻结的27.6 mm,因此分段冻结的冻结效果略优于全段冻结。研究结果可为垂直冻结法加固盾构端头的冻结方案设计与冻结法施工提供参考。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40 47 4614257 陈军浩,李彧翰,张见,黄靖涵 矩形内花键轮廓自主识别与视觉测量影响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4 针对小尺寸内花键轮廓特征检测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开展基于视觉的轮廓特征识别与尺寸测量方法研究。以花键套筒为研究对象,从矩形内花键几何特征分析入手,建立轮廓特征识别与视觉测量分析机制,提出了基于标志特征识别的图像自主找正与轮廓信息提取策略;设计了视觉测量行为分层分析流程。通过实验分析了图像采集、预处理和特征提取3 环节的行为变化对内花键几何参数测量的影响,并实现行为优选。实验结果表明,优选方案对槽宽的测量误差可控制在6.3 μm 以内,外径测量误差在20 μm 左右,内径测量误差在3 μm 以内,单个被测量平均测量用时不高于320 ms,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48 56 4436603 张飞翔,花海燕,张杰,郭浩浩 考虑不确定拆卸时间的异步并行拆卸序列规划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5 因拆卸时间受操作者技能熟练程度、产品自身结构以及组成材料变化等多方面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灰数提出不确定拆卸时间的异步并行拆卸序列规划方法。在考虑拆卸最大规定时间约束、工作站先后顺序以及并行拆卸序列执行长度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最大拆卸收益与最小拆卸时间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用矩阵编码构造可行解并使用锦标赛选择替代轮盘赌,在侦查蜂阶段设计一种基于潜能值的更新策略,提出一种新型的协同对比方法获得非劣解。通过算法对比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最后由笔记本电脑的拆卸实例来验证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异步并行拆卸的经济效益提升了23.1%,拆卸时间缩短了12.7%。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57 63 3343639 邱栋,彭奕童,陈兆芳 基于Canny与RANSAC算法的边缘直线检测改进方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6 为了提高触摸屏直线检测的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基于Canny 算法与RANSAC 算法相结合的边缘直线检测方法。引入自适应Canny 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双边滤波、综合应用Sobel 算子和Scharr算子计算图像梯度。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去除噪声、抑制伪边缘并确定阈值,实现了高精度的触摸屏边缘检测并提取了最优的边缘直线。通过改进的RANSAC 算法对触摸屏边缘点进行直线拟合,在保证直线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满足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在触摸屏贴合系统实验平台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边缘直线检测准确性高、实时响应良好,可以满足预期检测要求。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64 70 3150795 苏伟君,江吉彬,吕鑫平 基于ASO算法的风光抽蓄联合运行调度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7 风光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并网时对电网的稳定性和电网计划调度造成了极大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含风-光-抽蓄联合运行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利用抽水蓄能储存多余电量并且补偿电量不足时的缺口,使得风光发电成为稳定的可调度能源。将电网波动、运行效益和水库水位波动作为3 个优化目标,并用改进的原子搜索算法( IASO) 对目标函数寻优求解,与原子搜索算法(ASO)、粒子群算法(PSO)、和差分进化算法(DE) 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ASO 算法对目标函数的寻优效果最好,在电网波动更小、运行效益更高和水库水位变化更小的情况下,弃风弃光量明显更低。所提风光抽蓄联合运行系统可以保证风光并网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71 79 2703284 林航,黄荣杰,张翼,阮仲体,林金阳 基于互补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感速度控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8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中,常用的滑模观测器因存在抖振问题会导致转子位置及转速观测准确度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补滑模的改进观测器。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互补滑模观测器,基于Lyapunov 理论证明所设计观测器的稳定性。并引入卡尔曼滤波器消除传统反电动势滤波所产生的相位误差,以进一步提升转子位置及转速的观测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的运行工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抖振问题,提高观测精度。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80 85 5274222 潘嘉鑫,何栋炜,蒋学程,王佩,刘丽桑,陈健 基于改进型区间电池容量计算与GRU结合的SOH预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9 电动汽车的电池健康状态( state of health,SOH) 监测系统对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利用率、确保电池性能的最大化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池容量计算区间及相关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密度聚类、Z?score( 标准分数) 和高斯滤波方法,对电池SOH 数据去噪和规范化处理。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 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SOH 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在3.5%以内,平均值误差在2.5%以内。该模型由于神经元个数较少,预测速度较快,对边缘部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86 94 3556449 陈子标,章忌,方卫东 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的遮阴条件下光伏MPPT控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0 为了更好处理遮阴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多峰P?U 特性曲线,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的MPPT控制方法。首先引入混沌映射函数初始化黏菌个体,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其次,在黏菌算法中引入螺旋搜索策略,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最后引入动态透镜对立学习策略,提高寻优精度和对局部最优解的逃逸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PSO 和SMA 算法,在跟踪速度、收敛精度等方面有更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2025年02月26 00:00 2025年01期 95 102 4352420 杜峰,郑森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