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骆冠勇, 马铭骏, 曹洪, 等. 临江地下结构主被动联合抗浮方法及应用[J]. 岩土力学, 2020, 41(11): 3730-3739.[2] 白晓宇, 王海刚, 张明义, 等. 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 20(8): 2949-2958.[3] 李国胜. 地下室设计中水浮力问题的探讨[J]. 建筑结构, 2018, 48(18): 117-1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JGJ/T 72—2017[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 JGJ 476—2019[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6] 游庆, 陆有忠. 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值的讨论以及抗浮措施[J]. 地质与勘探, 2019, 55(5): 1314-1321.[7] 王军辉, 陶连金, 韩煊, 等. 我国结构抗浮水位研究现状与展望[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3): 124-132.[8] 宋林辉, 王宇豪, 付磊, 等. 软黏土中地下结构浮力测试试验与分析[J]. 岩土力学, 2018, 39(2): 753-758.[9] 陆启贤, 任志盛, 杨济铭, 等. 黏土中孔压传递规律及水浮力折减的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19, 49(3): 126-131.[10] YANG J W, FENG Z H, LUO X R, et al. Numerically quantify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opography and buoyancy in driving groundwater flow[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10, 53(1): 64-7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14[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12] 井德胜, 白晓宇, 刘超, 等. 抗浮锚杆荷载-位移特性及极限承载力预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 21(22): 9570-9576.[13] 叶俊能, 刘干斌. 考虑围护摩阻力的地铁车站结构抗浮安全设计[J]. 岩土力学, 2010, 31(S1): 279-283.[14] 李广涛. 广州地铁暹岗站的抗浮计算分析[J]. 隧道建设, 2013, 33(11): 937-94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卓少琳,黄文金,温银龙,等.地铁车站顶板上翻梁结构设计优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2,20(01):68.[doi:10.3969/j.issn.1672-4348.2022.01.011]
ZHUO Shaolin,HUANG Wenjin,WEN Yinlong,et al.Stru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inverted T-shaped beam in stop floor of metrostations[J].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2,20(04):68.[doi:10.3969/j.issn.1672-4348.202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