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鲍宗豪. 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91.[2]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405.[3]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M]. 胡泳, 高美, 译.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72.[4] 米歇尔·塞尔. 拇指一代[M]. 谭华,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5] 禹智潭, 陈文化. 技术: 实践性的知识体系[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8(6): 33-35, 60. [6] 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7] 马丁·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陈嘉映, 王庆节,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13.[8] 叶澜.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36.[9] 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赵祥麟, 任钟印, 吴志宏,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7.[10] 张晓阳. 想象教育论纲[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