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小林, 孟敏强, 李冀伟, 等. 隧道抗震设计中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对比分析[J]. 铁道建筑, 2015(7): 35-38.[2] 耿萍, 张景, 何川, 等. 隧道横断面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S2): 3478-3485.[3] 卢致强, 曹平, 李冀伟, 等. 地震作用下地铁隧道与邻近建筑相互影响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7, 20(4): 48-52.[4] 刘晶波, 王文晖, 张小波, 等. 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1): 163-167.[5] 沈昆, 张理, 贾毅. 山岭隧道抗震设计与减震措施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7, 13(9): 204-207.[6] 郭正伟, 沈捷. 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的地铁盾构隧道抗震性能研究[J]. 铁道勘察, 2016, 42(2): 28-32.[7] 施有志, 车爱兰, 周先齐, 等. 双洞八车道大断面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 38(4): 510-518.[8] 来庆杰. 时程分析的应用[J]. 建筑技术研究, 2013, 191(1): 60-63.[9] 刘晶波, 王东洋, 谭辉, 等.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J]. 工程力学, 2018, 35(10): 17-26.[10] 王立新. 地铁盾构隧道与矿山法隧道接口段抗震计算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2017, 61(3): 97-103.[11] 邱军领, 姚顺意, 赖金星, 等. 沉管隧道三维地震响应动力时程分析[J]. 公路, 2019(2): 256-261.[12] 蒋树屏, 方林, 林志. 不同埋置深度的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 岩土力学, 2014, 35(1): 211-216, 225.[13] 吴旭阳, 梁庆国. 宋家山隧道洞口段注浆加固围岩的抗震分析[J]. 铁道建筑, 2015(2): 73-75.[14] 陶连金, 李书龙, 侯森, 等. 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16, 32(4): 7-16.[15] 高文立, 吕涛, 杨明松. 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设置减震层的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效果分析[J]. 工程与建设, 2018, 32(3): 371-376, 403.